专业刑事辩护律师

每一位律师,都应该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

2019-05-19 来源:大鱼分享会 浏览:1058次

  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

  ——刘瑜

  最近有一件事特别触动我——

  1991年出生的李叫兽,创业不到一年,其公司被百度全资收购,估值一亿元,他本人也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。

  之所以触动,不是因为「91年」「一亿元」「百度副总裁」这些吓人的字眼,而是我在一篇介绍他背后故事的文章里,看到了下面这段话——

  李叫兽在很早就意识到做了这一点,并进行了很多的刻意练习,比如在他大二学习完麦肯锡的《金字塔原理》之后,他会要求自己运用书中方法去实践。

  这种实践看起来会显得自己很傻,别人5分钟就可以发出去的会议通知,他会刻意练习金字塔原理进行逻辑化表达,最终花了一两个小时。

  就像作者在文中提到的那样——

  这个时代,我们已经不缺知识了,我们缺的是能力,而能力的获得,是需要「刻意练习」的。

  过去的2016年,我接触了很多很厉害的人,他们中有新晋的自媒体大V,有独角兽公司的副总裁,有拿到多轮投资的创业者,也有发展得特别好的职场人……他们在我刚认识的时候,也都只是普通人,但每个人,无一不是像李叫兽这样的——通过刻意练习,最后成就了自己。

  所以这群人的存在,让我相信一件事——

  所有成长都是有方法的,而且这个方法说到底,就是「有计划地刻意练习」。

  当你真正开始这么做的时候,变成「副总裁」可能是小概率事件,但让自己变得「更有价值」,应该是大概率的事件。

  那作为律师,特别是青年律师,如果想要获得更快的发展,都能做哪些事呢?我根据自己的观察,提炼了下面这些方法论。希望帮你把成长这件事,想得更清楚些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所谓方法论,不是指「具体的操作」,而是「帮助你达到目标的策略」。就比如,李叫兽在「写报告的时候练习结构化思维」,这个方法论放到律师身上,可以类比成「用写文章的方式练习法律文书写作」。

  那就正式开始吧。

  在成长这件事上,我认为最核心的思路是,每一位青年律师,都需要把自己当作一家公司一样来经营。这意味着,你需要通过调动资源(自己的时间、经验、能力),让自己这家公司,尽可能时间短地达到自负盈亏的状态,最终,还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,

 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,策略可以分为两步——

  第一步:想办法让自己更值钱

 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。在这个阶段,你需要明白几件事——

  你的用户(服务的对象),是「你的老板(合伙人)」

  你所拥有的资本,只有「时间」

  你能够掌握的机会是,老板给你安排的所有事项(每年10多个案子)

  你最需要的技能,是「规划+刻意练习」——如何用最短的时间,用最少的机会,锻炼自己的核心能力

  而你在这个阶段需要尽快掌握的核心能力,是「全面解决一个法律问题」的能力

  对于执业初期的律师来说, 最简单最快速的成长方法,就是通过

  「更好地服务你的用户(老板)」,从而锻炼自己的核心能力。

  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件事——这个阶段的目标,是尽快通过练习,来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全面地解决一个法律问题的能力。

  我见过很多年轻律师,执业初期,老板给什么活就做什么活,也不思考原因,做错了也不反思,日复一日地活在焦虑和迷茫之中,最后一年多过去,除了拿到证,什么都没积累下来。

  之前因为做无讼学院培训的原因,我发现对律师来说,核心能力主要就是四个方面——

  理解:你是否具备快速理解法官的意图、当事人的想法、案件事实背后的法律问题……等问题的能力

  搜集:你是否具备快速通过各种渠道,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

  分析:你是否具备非常清晰地围绕诉讼目的,根据事实和法律关系,做出分析意见的能力

  表达:你是否具备根据不同的场景,用最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

  这四个方面的能力,其实完全是可以通过「刻意练习」达到的。通过做案子来练习当然是一种方法,但就像当年读书一样,你为了更快地成长,除了做「真题」,还要做「模拟题」呀。

  事实上,上述四种能力既然能被抽象出来,就具备了逐一练习的可能性。有点像篮球运动员训练时,会单独拿「运球」出来自我训练,从而提高能力。律师有没有办法进行这样的自我训练?当然可以。

  就比如「表达」这个能力——是不是非得开庭了,才能练习表达?外出讲课算不算一种练习?写文章算不算一种练习?

  一定要找到机会就狂练。不能有了案子才练。

  在练习这件事上,为避免瞎练,「规划」的能力就很重要。对每一个技能的练习,都需要采用下面这种思维方式——

  目标:我想要在什么时间,达到什么状态

  条件:为了达到这个状态,我需要满足什么条件

  路径:我该如何满足这些条件(找到解决思路)

  量化:把解决思路,量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

  反馈:根据结果,反复调整自己的路径

  总的来说,就是「规划-条件-方案-量化-反馈」,这其中,最重要的是「量化」和「反馈」。

  比如,你想要把PPT做好看,那么你就可以这么考虑问题——

  我需要在1个月内,把PPT做到类似XXX的水平

  为此,我需要提升两方面的能力——审美和操作

  审美的提高上,我的策略是每天看至少10个优秀作品,分析它们好看的原因;操作的提高上,我的策略是每周模仿1个优秀作品,照猫画虎来熟悉操作。

  然后每天的练习中,我会自己总结经验,来调整相应的行为(比如10个太多,或者1个不够……)

  事实上,很多律师都希望把PPT做好,而把PPT做好这件事,如果你刻意练习,一个星期就能够达到足够好的地步了——

  比如我:我当年为了做一张海报,硬着头皮自学Photoshop,1个星期就学会了入门的基本操作,之后的提升主要就是在审美上了,现在能熟练地做图,主要就是因为当年1个星期的刻意练习。

  太多人低估了刻意练习的效果。很多事情,不用10000个小时,100个小时,就能够做得足够好了。

  所以,第一阶段,一定要尽快通过刻意练习,达到提升能力的结果。

  第二步: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你值钱

  在这个阶段,会有一些变化——

  你的用户不再是你的老板(合伙人),而是你的「目标客户」

  你所拥有的资本,不光有「时间」,还有你积累的「经验」

  你能够掌握的机会是,「所有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场合」

  你最需要的技能,是「包装」——用互联网的话来说,就是掌握获取「用户流量」的方法

  当你通过第一阶段的积累,掌握了一个「全面地解决问题的能力」时,可能你的「知识」「经验」都还不够,但你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,当「有新的法律问题」来时,你不会再紧张,而是有一个比较熟悉的方法来找到答案了。

  这个时候,你就像一个公司有了自己的商业模式,虽然还很稚嫩,但基本结构已经完整了。你需要考虑让自己的「商品」被更多人知道。

  你第一需要考虑的就是——你想要服务的「客户」到底是什么人群?

  为此,你需要清晰地定义你的用户的「特点」及「需求」。只有这些都定义清楚了,你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来满足他的需求。很多律师说自己获客难,只好做万金油,这里面核心原因的在于,你极少从「用户的角度」考虑问题。

  比如,我一直推崇「知乎是很多新兴行业的聚集地」,如果一个律师希望围绕「新兴行业」的客户做服务,那知乎是个非常好的渠道——理论上,既然这些潜在用户都在那里 ,那么只要提供足够好的内容,就有机会吸引这些用户(让他们知道你很值钱)。

  然而我一直以来看到的情况是——太多律师在写内容时,『永远扎在法律问题里』,而用户其实真正需要的,是你对『业务』的理解,然后才是『围绕业务产生的法律需求』背后的『法律问题』。你单讲法律,用户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

 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,还有很多律师『自以为这样很专业』。

  所以,「理解你的用户需求」,并「提供他能看得懂且能对你的专业能力产生信任」的内容,是获取流量非常好的方式。写作是,讲课也是。很多律师在这个阶段,都会受邀去各个地方讲课——理论上,这是多么好的获取流量的机会呀——但更多的时候,我看到的律师的演讲,空洞乏味,陷入专业不能自拔,和台下的用户完全没用共鸣——人家都没有共鸣,怎么会被你吸引呢?

  这个阶段,你需要掌握良好的包装能力——这其中,核心的能力就是「表达」,而且是「针对用户的表达」。这方面的能力,依然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锻炼。

  总结:你不需要跑过熊

  这个道理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过——

  在森林遇见灰熊,不用跑过熊,只要跑过同伴,你就赢了。

  在成长这件事上,我看到很多人,不是不知道方法,而是缺乏锻炼——或者说,他们总想「等找到一个100%内心确认的方法」再行动。而正如前文所说,这个时代,我们已经不缺知识了,我们缺的是能力,而能力的获得,是需要「刻意练习」的。

  当你能够真的「践行」这一点,你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。你不需要跑过熊,你只需要跑过那些还在犹豫的同伴。

  最后,送给大家一段话,在我每次需要打气时,都会拿出来看看。

延伸阅读